会员登录
文体活动
健身

别玩命!科研人员要珍爱健康

[2016-10-24]

2016-08-18 10:2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颖 操秀英

         [导读近日, 许多科研人员朋友圈转发的一条讣告让人唏嘘不已。中国科学院一名年仅 39 岁的年轻女性研究员, 因突发急病, 经抢救无效去世」。

     近日,许多科研人员朋友圈转发的一条讣告让人唏嘘不已。中国科学院一名年仅 39 岁的年轻女性研究员,「因突发急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消息在网络引起热议。有人认为这位研究员离世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劳累引起的心脏停止。「她要照顾双亲,还要照顾孩子,还有高强度的工作,可想而知」「毕业之后她是我们班同学里在学术上最出众的……又是带孩子又是忙工作,很忙碌很累」……在留言中,不少人感叹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人压力大,任务繁重。

    中国科协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时长为 8.6 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 16 小时。高学历者每日工作时间更长,睡眠缺乏情况严重,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 9.29 小时。同时博士和硕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周花在运动上的时间都不足 5 小时,显著少于其他学历群体。

该调查课题负责人、中科院心理所陈祉妍教授说,从数据看,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可能通过挤压有利于健康的运动时间,换取更多的工作时间,长此以往,可能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由《知识分子》联合自然科研等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得出了类似结论。该调查称,12.84% 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每周工作时间不多于 40 小时,刚刚符合《劳动法》的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44 小时);而多达 58.39% 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 50 小时。调查显示,将近一半人表示自己过度疲劳,不太健康;只有一成人群表示自己非常健康。

    虽然死因尚未确定,但记者多方打听,通过知情人了解到,该研究员的死因可能是心源性猝死,而长期高强度工作,忽视身体给出的疾病信号,正是心源性猝死的诱因。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 1 小时内。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超过 50 万,即每天至少 1000 多人猝死。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汪芳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特别是中青年人,生前大多有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只是他们不知道或不重视,忽视体检,甚至有不舒服症状也不就医想「扛过去」。

    「在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为病因的占了 8 成以上。以前提及冠心病,大都会联想到头发花白的老人,如今四五十岁的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我甚至接诊过数十例 20 多岁的患者。」汪芳说。

    汪芳分析说,中青年多数处于事业上升期,精力充沛,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较有信心,觉得疾病和死亡距离自己很遥远。事实上,他们长期处于压力之下,身心严重透支,往往身处危险而不自知。

    心源性猝死从出现不适症状到死亡,至多不过一小时,救活的概率非常低。因此,时刻保持警觉至关重要。
   「希望科研工作者能爱护自己,要相信保持健康,未来几十年还有无数好文章等着你发呢,千万不要为一篇去拼命熬夜。」一名网友的留言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版权所有 © 2003~2020 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 通信地址:北京3814信箱 邮政编码:100038 China Fed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联系电话:010-58884565 010-58884563 010-58884569 传真号码:010-58884566 电子信箱:kfdc126@126.com 备案序号:京ICP备170042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