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将开展八十六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
[2024-11-04] [新闻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朱 丽
10月29日上午,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我国瞄准北京时间10月30日4时27分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组成,蔡旭哲担任指令长。
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和综合应用效益
林西强表示,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3次飞行任务。此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八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持续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不久前,《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正式对外发布。那么,神舟十九号任务在空间科学方面有哪些安排和亮点?林西强介绍,神舟十九号乘组飞行期间,将重点围绕规划中的“太空格物”主题,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微重力条件下生长蛋白晶体的结构解析、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等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预计在基础理论前沿研究、新材料制备、空间辐射与失重生理效应机制、亚磁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一批科学成果。
此外,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11月4日返回东风着陆场。明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实施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天舟九号3次飞行任务。
我国航天员已开展登月训练
“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工程全线正在全面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备受关注的中国载人登月任务进展如何?林西强介绍,目前,长征十号、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航天服、载人月球车等正按计划开展初样产品生产和相关地面试验,先后完成了飞船综合空投、着陆器两舱分离、火箭芯一级三机动力系统试车、YF-75E氢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等大型试验,保障上述生产试验的一批地面设施设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我国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已完成,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于今年8月入队参加训练。
林西强表示,后续将有序开展8大类200多个科目的训练任务,特别是针对第四批航天员不仅要执行空间站任务,还有未来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新特点,在训练内容设置上,既注重失重状态下生活工作与健康维护等基本技能,以及掌握出舱活动、设备维护维修、空间科学实(试)验等专项技能,更面向未来载人登月任务,进一步培塑航天员从操控飞行器到驾驶月球车、从天体辨识到地质科考、从太空失重漂浮到月面负重行走的能力。
目前,文昌发射场主要执行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后续还将承担载人登月飞船、着陆器等发射任务。就在今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对海南文昌造成很大破坏。台风发生时,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已经进场,正在开展总装测试工作;登月任务发射工位等设施正在进行建设施工。
“文昌发射场和各试验队做了应对台风的充分准备,保证了人员和飞行产品的安全,但是超强台风还是对发射场有关厂房设备、建设现场和生活设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林西强说,总指挥部决策对天舟八号任务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将于11月中旬择机发射。
中国空间站正在推动更多国际合作
“与空间站运行初期相比,航天员可用于应急处置的时间提高了5倍,空间站与航天员的安全性大幅提升。”针对空间碎片撞击空间站可能造成泄漏等威胁,林西强说,极端情况下,航天员可搭乘在轨飞船提前返回或发射待命的应急飞船实施救援。
林西强同时表示,天宫空间站拥有丰富的科学应用资源和完备的支持能力,神舟载人运输系统和天舟货运系统具备可靠稳定的人员物资天地往返能力,是开展国际合作的绝佳平台。
“目前,我们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的首批应用项目正在轨开展实验,同时还在与有关国家推动实施更多联合实验研究、磋商选拔训练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林西强欢迎世界同行参与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不仅仅是中国的空间站,也是促进人类航天技术发展、造福全人类的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