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信息快讯

构建长效机制应对全球科研诚信治理挑战

[2025-11-27]  [新闻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刘 垠


  日前,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学术不端撤稿论文专项整治行动,旨在进一步压实科研单位主体责任,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完善主动发现等机制,强化科研人员诚信意识与自律意识。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撤稿事件频发,因数据造假、论文工厂、图像复制等学术不端问题导致的论文撤稿,已成为全球科研诚信治理面临的共同挑战。”11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计量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杨代庆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SCI科技论文数量连年位居世界第一,刊发论文的总量不断增加。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科研人员2021年—2024年发表的SCI论文中,平均每万篇因学术不端撤稿的数量大幅下降。

  “经过持续治理,我国打击论文学术不端总体上取得积极成效,学术不端撤稿情况得到明显好转。”杨代庆表示,不过,目前撤稿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我国科研生态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因学术不端问题撤稿数量,进一步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成为当务之急。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聚焦中国学者在自然科学领域国际期刊撤稿论文,对涉嫌抄袭剽窃、虚构伪造数据或图像、买卖论文、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等行为,将严肃开展调查和处理,并加强处理结果通报,强化警示震慑作用。对严重科研失信行为,将依法依规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支持有关方面在项目申报、院士增选、科技奖励等工作中开展失信惩戒。

  科技部牵头推动建立健全学术不端撤稿论文长效治理机制,持续开展撤稿论文监测,成为专项整治行动的一大亮点。

  与此同时,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本系统、本地方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对学术不端撤稿问题频发多发单位的监督,压实科研单位主体责任,完善科研失信行为主动预防机制,对查实的学术不端行为依规严肃处理,并将查处工作与科研诚信教育培训相结合,以查促教、以查促改、以查促管,切实提高科研人员诚信意识,主动抵制科研失信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对隐瞒、迁就、包庇、纵容本单位科研人员失信行为的单位,一经查实将依规严肃处理。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6日电)
版权所有 © 2003~2020 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 通信地址:北京3814信箱 邮政编码:100038 China Fed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联系电话:010-58884565 010-58884563 010-58884569 传真号码:010-58884566 电子信箱:kfdc126@126.com 备案序号:京ICP备17004239号-1